很多人都有夜里睡不踏實的經(jīng)歷,輾轉(zhuǎn)反側(cè)睡不著、易驚醒,有的還伴有胃脹、泛酸、燒心等感覺。這是怎么回事呢?其實,2000多年前的古人已經(jīng)回答了這個問題——“胃不和則臥不安”。這句話出自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,意思是說飲食不節(jié)、腸胃受損、胃氣不和,就會導致失眠。在臨床上,很多失眠患者有飲食過飽、就餐不規(guī)律的問題,更印證了這句古語。
睡覺時,人體器官大多處于一種較為低效的狀態(tài)。晚飯過飽或攝入過多高脂肪、高熱量、高蛋白的食物,會加重脾胃的負擔,使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減弱。一旦胃內(nèi)食物不能及時排空,就會出現(xiàn)胃脹、胃中灼熱等癥狀,從而影響睡眠。因此,晚餐最好七分飽,多吃一些粥類、蔬菜類易消化的食物,少吃雞、鴨、魚、肉等難消化的食物。此外,辣椒、大蒜等辛辣之物,涼拌菜等生冷之物,以及豆類、地瓜、甜品、年糕等易引發(fā)脹氣的食品也應少吃。
一般而言,晚飯應安排在睡前4小時,飯后適量運動,如散步等,可促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。年輕人白天運動量大,消化吸收快,若臨睡前有饑餓感,可以吃一些夜宵,但也要選擇易消化及有助于睡眠的食物,如牛奶、蘋果、全麥面包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