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A級片免费观看_97视频在线视播放_外国女人性黄小网站免费_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

健康園地
? 健康教育
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健康園地 健康園地

餐桌上出現這些食物千萬別吃!

發(fā)表日期:2020-07-01 10:02:00     新聞來源:健康教育科

今年以來,我國發(fā)生多起毒蘑菇和有毒動物、有毒植物中毒事件。為預防和控制毒蘑菇和有毒動植物中毒發(fā)生,保障人民群眾健康與生命安全,特別作以下提示:

一、預防毒蘑菇中毒

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發(fā)生在我國西南地區(qū),特別是適宜野生蘑菇生長的云南、湖南和貴州等地。截止5月初,全國已報告76起毒蘑菇中毒事件,80%以上中毒事件為家庭自采誤食導致。野生蘑菇種類繁多,許多品種外觀相似,肉眼鑒別有毒和可食用品種十分困難。毒蘑菇中毒可以產生急性肝損害、急性腎衰竭、橫紋肌溶解、胃腸炎、神經精神癥狀、溶血和光敏性皮炎等后果,中毒者救治非常困難,嚴重者可以導致死亡。因此,特別提示公眾不要自采自食野生蘑菇,以免危及生命健康。

二、預防有毒植物中毒

有毒植物中毒常見原因是誤將曼陀羅、桐油果、蓖麻子、馬桑果、野人參、苦瓠瓜、商陸作為食用野菜野果,以及用草烏、川烏、附子、斷腸草炮制藥酒。其中,家庭用烏頭(附子或附片)、斷腸草制備藥酒或肉制品時炮制不當引發(fā)的死亡是有毒植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。食源性疾病監(jiān)測報告顯示,全國59%的有毒植物中毒發(fā)生在我國西南地區(qū),以貴州、云南和湖南為主,其次為東南地區(qū)。特別提醒有相關飲食習慣地區(qū),高度警惕有毒植物中毒,特別是制備藥膳、藥酒,應獲得專業(yè)人員指導。

三、預防野生河鲀、貝類毒素中毒

近年我國東部部分地區(qū)屢有河鲀、貝類毒素中毒事件發(fā)生。在我國引起河鲀毒素中毒的食品主要是鲀毒魚類,民間稱之為“河鲀”(或“河豚”)。河鲀毒素毒性強,中毒表現為知覺麻痹、運動障礙、頭暈頭痛、惡心嘔吐、血壓下降、呼吸困難等,嚴重者導致死亡。河鲀毒素理化性質較為穩(wěn)定,常見烹調方式不能完全去除。為保護民眾健康,我國禁止加工經營野生河鲀。特別提示公眾不要自行捕撈食用河鲀。

貝類毒素是由于貝類攝食或共生的藻類有毒,毒素在貝類體內蓄積產生。其出現有明顯的地域性和季節(jié)性,赤潮發(fā)生時最多見。近年發(fā)現的高危貝類主要是貽貝(又稱海虹、淡菜),其次是牡蠣、扇貝、蛤蜊等。常見貝類毒素有腹瀉性、麻痹性、神經性和記憶缺失性等,以腹瀉性和麻痹性貝類毒素為主,中毒嚴重時可導致死亡。貝類毒素無色無味,不會使貝類本身產生肉眼可分辨的變化,冷凍和加熱不能使毒素完全失活。特別提醒公眾消費貝類時盡量到正規(guī)食品生產經營場所,避免在赤潮預警期間自行打撈食用海產品。

公眾一旦誤食上述食品,如出現嘔吐、腹瀉、發(fā)熱、頭痛、麻痹等可疑癥狀,應立即采取催吐措施,并盡快到醫(yī)療機構就診。


版權所有 © Copyright 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(yī)院 | 紹興市立醫(yī)院  備案號:浙ICP備15022556號  技術支持:上海華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